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我爱我班

乘着梦想的翅膀,我们从这里起飞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难忘乞巧米饭  

2010-06-20 10:46:54|  分类: 原创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

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天河配的日子,民间称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女儿节”。唐朝林杰《乞巧》曰: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,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,摆上时令瓜果,朝天祭拜,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,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,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。

记忆中的乞巧节最是清晰,因为每个女孩儿只能过一次,还能预测自己的未来,所以特别隆重。娘是个热心人,读过小学,在当年的婶子大娘中算得上是个文化人,一切都是她给我们张罗。

七个八九岁的女孩儿,我和姐姐、花姑、雪荣、小娇、小荣、梅,初七下午就凑七样米,小米、高粱米、豇豆、绿豆、花生,实在凑不齐七样,娘就放上了红枣和麦粒。看看太阳到树梢了,娘就淘干净了米,拉动风箱,做起了乞巧米饭。我们七个小燕子一样,兴奋地跑进跑出,往灶塘里填一把柴火,拉几下风箱,翻看娘放在笸箩里的小工艺品,猜测着自己的运气。热气上来了,娘让十岁的花姑打头,按年龄依次排开,我在末尾,每人拿一柱香,说的话娘早就教好了,在心里不知重念了多少遍,在娘疼爱的目光中,满怀神圣地向着大队院前的甜水井出发了。天黑了,在淡淡的月光下,只看到明明灭灭香的红光,空中飘荡着缕缕清香。围定井台,我们站成一圈,把香插在泥地上,朗朗地边说边转:“站井台,望北海,王母娘娘送巧来。粗布衣裳俺会铰,绫罗锻匹俺会裁。写字念书样样行,长大成为女秀才。”(后两句是娘加上的)看着闪闪的北斗星,连说七遍后回家。

老远就闻到了乞巧米饭的香味,娘站在门口迎着我们,灶屋里吹灭了煤油灯,饭碗放在锅台上,每碗上放好了娘用秸秆扎制的剪刀、纺车、毛笔,还有地毯针、顶针、水笔、豆秸。凭这就能看到我的未来?我的心里突突地跳,摸到一碗端了就走,等娘划火柴点亮了煤油灯,才发现碗上放着一根豆秸,它代表的意思我早已明了,但还是不放心地问娘:“娘,俺摸了豆秸,啥讲头?”娘高兴地说:“豆秸,长大了当秀才,二妮儿,你就颠实念书吧!”姐姐摸的是纺车,会纺线织布手巧,花姑摸的是顶针,心数多聪明。听娘说,按旧例还有白菜梆子和肉,白菜梆子鲁,肉头都不好,怕让我们这些闺女受打击,改写了旧例。灶屋里叽叽喳喳响成一片,这个说婶子你给俺说说,那个问嫂子俺是不是现在就会做衣裳了?

女孩儿的心啊聪明灵秀,水一样,娘满足了我们的心愿,七个女孩儿仿佛变了一个样,连街上的婶子大娘都说:“还真是灵,花打小就明白,小荣手就是巧,二妮儿念书保准差不了……”

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,便再也关不上,那香甜的乞巧米饭,娘扎制的小剪刀、小纺车此刻清晰地浮现在眼前。春节、元宵节多少节日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淡忘了,只有乞巧节永久地留在了记忆深处,刻上了深深的烙印。当年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,回首往事时,无不感激娘的成全之心,我们的点滴成长和进步,无不凝聚着娘的呵护和支持!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5)| 评论(1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